打通簡政放權“任督二脈”充分激活企業的市場敏銳度
2019年,山東省國資委印發《山東省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要求國有企業進一步簡政放權,通過監管模式的轉變提高企業自主決策權,有效促進企業健康有效發展,提升國有資產的市場活力。2020年,國務院國資委下發了《關于加快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要求“貫徹習近平主席關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指示精神,全面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span>
現實中,許多傳統企業總部向下部署工作,中間過程長、程序多,管理效率逐級遞減。過分監管不予授權,或者授權不予監督,極易造成“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尷尬局面。
水發集團董事長王振欽提出,構建“星團式”戰略管控模式體系,其核心兩點任務為終端反饋和總部賦能。終端反饋,是指集團總部通過建設企業信息化系統,聚焦終端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終端反饋機制,形成前后端之前的高效有機銜接,及時全面掌握終端企業實時信息,實現高效到位監督,達成“放管結合”的目標??偛抠x能,核心目標是激發和提升前端企業的活力、動力和市場反應能力,一切為了前端、一切圍繞前端、一切服務前端。通過打造賦能型總部,對各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促進前端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
2020年8月,水發集團成立了以集團領導為核心、九大核心業務部室共同推進的投資運營監管系統項目領導小組,并從各部室、各權屬公司抽調業務骨干、技術專家組成了聯合項目組。項目組先后經過三十余次會議的前期溝通、調研、二十余次小組專項會議以及無數次的一對一會議,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把投資運營監管系統成功上線,彰顯了“水發速度”,創造了大型復雜系統上線的“業內奇跡”。投資運營監管系統的上線為集團投資管理帶來了突破,開創了管理的新模式。
投資運營監管系統的上線打通了集團投資業務管理的兩條關鍵主線:一條是集團投資項目從前期立項、決策,到實施、竣工到驗收、運營的全過程的生命周期線,另一條是集團從末級權屬公司到各級平臺公司直至集團總部的業務監管、監控線,為實現集團“終端反饋”戰略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兩條主線的打通也打通集團投資項目監管的“任督二脈”,實現了水發集團投資項目“從后往前可追溯,自下而上可監控,終端反饋可賦能,透明可視有保障”。同時,權屬公司簡政放權項目通過線上業務辦理,實現集團下放權利運行的全程透明可視,集團可通過線上實現有效監控。既保證了集團權利的下放,不過渡干預權屬公司自主性、靈活性,充分激活權屬公司市場敏銳度,發揮權屬公司的主業優勢、靈活優勢。
“引導、監督、激勵”——將“一切服務前端”與總部賦能做精做細
水發集團董事長王振欽曾說,企業管理的本質是“引導、監督、激勵”。投資運營監管系統的上線有效促進了“簡政放權”下引導和監督的“授而不亂”,放權企業決策流程全程實時、透明“終端反饋”,實現整個流程監管人員隨時可查詢、可跟蹤,相關職能部門隨時可介入、可干預,促進實現水發集團“星團式”戰略管控模式的“總部賦能”下“一切服務前端”和“簡政放權”下的“監管到位、自主可控”。
在投資運營監管系統中,有跟據水發集團不同產業特點設定了專有的模型指標庫和投資測試模板。此舉實現對各類產業類型項目數據的指標數據積累,通過指標梳理可以實現項目從立項到運營指標值的跟蹤,保證投資事項決策的規范化和統一化。通過指標和模板的設定,可以對項目縱向進行跟蹤評價,橫向與企業內部項目或標桿企業的項目進行對比。例如,指標庫中為發電項目設定了 “度電料耗”、“度電汽耗”等,圍繞指標及模板,逐漸還可以形成各指標的優秀值、行業值、標桿企業值以支撐科學決策。